【明報專訊】Dan Ariely的新作《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 How We Lie to Everyone—Especially Ourselves》,由心理學研究到日常生活細節的觀察,為我們剖釋「為什麼不誠實的人因要顧及個人和社會道德的規範,總得想辦法表現出誠實的自我形象」──這個人類性格上的特點。Ariely的「半樂觀的結論」指出,不會有很多人會做真正專呃人的大話精,不過他提醒我們,即使每人都只有「有時有少少不誠實」,加起來對社會整體損失和代價就未必是大家可以接受得到的。所以,若社會要維持運作下去,就必須發展出各式各樣自動和被動的控制機關和監督系統,才是上策。而筆者認為,要持續做到「導人向善」的效果,當中確立知情權和保護歷史真相的制度建設更是刻不容緩。
「如果你不可以說服他們,就嘗試魚目混珠吧。」(If you can't convince them, confuse them)美國前總統杜魯門以直率的「金句」見稱。這句話也許能給世界各地的政治領袖一點啓發,如何設法令不接受自己的人無所適從,減低他們造成的威脅和阻力。再說得簡單直接一些,其實不過是「博懵」求自保,企圖蒙混過關,同時又要表現得大義凜然。這樣的態度明顯不對,而美國人或者美國傳媒也不是如此愚昧無知,完全察覺不到杜魯門的把戲。所以,當另一位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用「我沒有跟那個女人發生性行為」(I did not have sex with that women)來企圖掩飾他與實習生萊溫斯基的曖昧關係時,就完全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了。
謊言兵工廠無限膨脹
不知是否與近年興起的「politics is all talk」歪論有關,香港終於發現了杜魯門─克林頓式說話的技巧,甚至出現氾濫至不能自拔的情况。據報道,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行政會議成員張震遠表示,七一遊行有很多市民參與,反映香港市民「要變」的訴求,市民參與遊行,是為了表達希望改變的訴求,期望政府可以改變以往的作風,多做一些急市民所急的事,以及推出市民關心的政策措施,解決一些民生的問題。較早前,立法會調查特首梁振英涉嫌在西九比賽中有利益衝突的報告指,梁振英在比賽中作了不正確的利益申報,填寫申報表掉以輕心,委員會對此表示遺憾,又指梁未有告知戴德梁行職員不能參賽,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繼而又批評梁振英在「查大簿」問題上的證供前後不一。有委員會成員指摘梁振英在此事上是個「非誠實證人」。不過,梁振英自己就指報告「還他清白」,證實他在比賽期間不涉任何利益輸送或誠信問題。兩人的反應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大家看過電影《鐵娘子》沒有?我看了。我在大學教授英國政治多年,自知不是戴卓爾夫人的思想和作風的追隨者,不過,戲中一些出自她的金句,還是很值得在這裏跟大家分享。
“We will stand on principle, or we will not stand at all.”
「要麼我們守護原則,要麼我們什麼也不是。」
“It (Politics) used to be about trying to do something. Now it's about trying to be someone.”
「在以前,從政的理由是要嘗試為人民做些事。今天,從政的理由是爭取名氣。」
“Watch 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your character. And 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 What we think we become.”
「注意你的思想,因為思想會成為說話。注意你的說話,因為說話會成為行為。注意你的行為,因為行為會成為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因為習慣會成為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會決定你的命運!我們的思想會影響我們的將來。」
這陣子香港政壇可謂烏煙瘴氣——積弱的曾蔭權政府、不堪入目的特首選舉和新一屆「管治團隊」的不濟——在如此令人不安的氣氛中,難免有時會弄不清什麼才是政治的正確目標,又或者什麼才是正確的手法。
有一件事情倒是沒有改變的,那就是3月的特首選舉根本就是又一次不公平、不自由,而今次更是不文明的。以為對「上意」有準確認識的論者都會好心奉告香港市民及1200名選委,要學習面對現實,動作多多都不會影響大局,試圖重新啟動特首選舉,或者叫梁振英下台都是無謂的,都是白費心機的,因為北京不會容許這樣的事情。
在這場假選舉中,兩名來自建制候選人及支持他們的人為了爭勝而大動干戈,卻偏偏在六四屠殺、23條立法、國民教育、廢除功能組別、落實真正普選等重大議題上表現相當一致,不是裝聾扮啞,就是大玩模糊策略。即使有一些網站和報道努力嘗試介紹及比較所謂政綱,但分析人士和記者朋友們得承認,到底候選人承諾的有哪些是具體確實的,又有多少是隨便說說、考慮考慮的,大家都沒法確定了。
其實,在鼓譟的政圈氣氛中,當權者更樂於趁機加深市民接受現狀、抗拒變革的無助感。說老實話,擁抱專制的政客所指的「穩定和諧」是一種製造順民的心戰手段。與此同時,抗爭舉動本身縱有自足的意義和價值,不時達到「搶眼球」的效果,可惜連串的動作依然未有為整體社會制度的轉變帶來真正的契機。
不認命的良心反擊戰
按着「成本效益」的邏輯,我們明白好些人對香港的未來感到不自在,明白他們沒有時間耐心深入討論我們的處境和出路,也明白他們沒有準備要為真正政治變革付出更多,未有預備好為自己的信念承擔更大的責任。此乃人之常情。
但有什麼可以驅使40萬市民毫無計較的參與群眾運動,不介意在炎熱潮濕的7月1日出席遊行?他們是為了支持政府、擁護梁振英政府,還是表達不滿和對香港焦慮?為什麼有超過10萬人加入聯署,為李旺陽討回公道?
首先,參與這些行動的意義是要用積極正面、勇於承擔和身體力行的方式,伸張正義、制止社會不能接受的變質敗壞。第二,集體行動可以很有效地克服容易令人裹足不前的負面情緒。第三,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例如參與人數和當權者的反應,其實不用擔心,反正也擔心不了。倒不如集中精神在自己控制得了的事情上,特別是要正正經經地確立自己的信息,有理有節地不斷就有關的信息付諸行動,令更多人聽得到、看得見。
正因為我們的思想會影響我們的將來,正因為人們要求的是一個民主文明、廉潔奉公的管治制度,追求真相的人不可能接受一個「不問是非、只求效忠」的管治集團。
兩個法規的建設
堅持把道理講清楚,特立獨行的,才有本事把謊言帝國擊倒。同樣,我們應該把破壞了的制度修補,更應該定立保障我們的知情權、保護事實和歷史真相的法律規定。有了資訊自由法和檔案法這些制度建設,將會大大方便我們監察當權者、克制他們濫權說謊的劣根性,也令問責制度更完善。
若是只論即時回報,在現階段這個想法也許不是最令人雀躍的,然而卻正正是香港和中國大陸需要的,也正正是謊言政權的剋星。
■參考書目:
書名: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 How We Lie to Everyone—Especially Ourselves
作者:Dan Ariely
作者為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高等教育界別委員
資料來源:2012年07月16日明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