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在一九五二年寫了很多的詩嘲諷思想改造運動,其中有一首名為《文章》:「八股文章試帖詩,尊朱頌聖有成規。白頭學究心私喜,眉樣當年又入時。」此詩
余英時和胡文輝都已經解讀過,此詩也並不難解,用的是唐代詩人朱慶余《近試上張水部》中「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的典故,謝泳更進一步,指出此
詩指涉的是章士釗,「文章」即暗示本文寫「章士釗」,「眉樣文章又入時」一句,又出「文章」一次,所以當年鄧之誠才有「這是陳先生的謗詩」的名言。
但
是陳寅恪同年還有一首詩慶祝夫人唐曉瑩的生日,卻常常為論者所忽略,陳寅恪的詩很多都屬於此類,這些詩句從表面上看都極為平常,或為唱酬,或為祝壽,絲毫
看不出對時局的批評,詩云:「園林五月晚微涼,兼味盤飧共舉觴。理鬢未愁臨鏡影,畫眉應問入時妝。幾回客裏逢茲日,何處寰中似故鄉。記否鳳城初見夕,榴花
如火白蓮香。」
胡文輝在《陳寅恪詩箋釋》中便提到,李玉梅的《陳寅恪先生之史學》中論及,陳寅恪女兒陳小彭曾經多次提及乃父上課時喜用「畫眉深淺
入時無」這一典故,諷刺政治潮流多變,而陳寅恪此賀詩,依然暗含了對於時局的觀察,起首便是直刺一九五二年五月的時局,陳寅恪所言「晚微涼」,顯然指的是
當時的思想改造運動。
一九五二年五月二日。中共中央曾向各中央局、分局發出《關於在高等學校中進行批判資產階級思想運動和準備進行清理中層工作的
指示》,指示時中談到:「(要)具體了解高等學校教師的政治情況與人事情況,以打好在學校中進行清理『中層』工作和進行教育改革的基礎。根據北京和上海兩
地的經驗,在這次運動中,可以而且應該讓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教師,在作了必要的自我檢討以後迅速過關。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的教師,是要經過適當批評以後再
行過關,百分之十三左右的教師,是要經過反覆的批評檢查以後始予過關;只有百分之二左右是不能過關,需要作適當處理。這樣的比例大體上是合適的。這樣做,
我們就能做到爭取、教育多數教師,孤立和打擊少數壞分子,以達到團結改造高級知識分子的目的。各地可參考北京、上海經驗,掌握適當比例,防止左或右的偏
向。」
謝泳曾經指出:「陳寅恪當時的信息來源,一般來說有三個渠道:一、陳是政協委員,也是當時的學部委員。而這兩個機構,依中共習慣,會有一些
內部文件和資料寄達(多數看後收回),這個信息渠道有內部性質,特點是相對公開信息時間較為提前,再就是內容相對細緻。二、廣播和報刊的公開信息。三、友
朋間的傳聞。陳的習慣是依靠助手聽讀。」陳寅恪本人極為關心時局,但是陳寅恪當選學部委員和政協委員是一九五五年的事情,因此陳寅恪得知思想改造運動的渠
道顯然是第二種和第三種來源,聯繫到下文「入時妝」,顯然此詩指的是思想改造運動。
而全詩的後兩句,絕不僅僅寫的是作者和夫人的初次相逢這麼簡
單,「鳳城」胡文輝考證出代指北京,而榴花顏色為紅,上下串聯可解讀為北京的紅色政權,而白蓮花之用堪稱絕妙,紅白二色加在一起,別有深意,紅白二字在京
劇中代表忠奸之別,聯繫到陳寅恪一九五二年前後經常看戲的背景,不難看出其對於時局反覆無常的具體看法。
我曾讀過陳寶箴的親家張修府的日記稿本,
其中明確提到張修府和陳寶箴鎮壓太平軍、拈軍和白蓮教等事,陳寶箴是陳寅恪的祖父,此事陳寅恪少年時代肯定有所耳聞,白蓮教在晚清多被視作帶有負面色彩的
民間組織,而且陳寅恪五十年代的《論〈再生緣〉》中也提到了白蓮教,因此綜合各種證據來看,此詩的「反動性」,恐怕在陳寅恪的詩作中大大的被低估。
而
陳寅恪在一九五四年所寫的《答龍榆生》一詩,多年來也被看做應酬文字而被箋釋者忽略,詩云:「難同夷惠論通介,絕異韓蘇感謫遷。珍重蓋頭茅一把,西天不住
住南天。」胡文輝認為此詩的最後一句乃是陳寅恪自謂沒有出走歐美爾居留南國,胡文輝更引陳詩「海南還勝海西游」為此說做證據。
姜伯勤對於「西天不
住住南天」句的觀點和胡文輝一致,更援引何炳棣在《讀史閱世六十年》一書中的回憶,指出陳寅恪此句在於宣誓不去異邦的决心,何炳棣的回憶如下:「這時
(1945年)陳寅恪師也在加爾各答等候飛機赴英講學……陳師雙目網膜已半脫落,最忌強烈震動。由於我身材比較高大,所以陳師登飛機時由我扶持。令我終身
難忘的是,在登機的前幾天,陳師突然有所感觸,特別當着我,對美國人盡情地發淺,『歐洲人看不起中國人還只是放在心裏,美國人最可惡,看不起中國人往往露
於顏色。』」
胡文輝和姜伯勤都忽視了陳寅恪一九五四年的三項重要的行動,其一便是拒絕去中國社科院任職,其二為完成《論再生緣》,第三為動筆寫
《柳如是別傳》。這在陳寅恪的生平是幾件最重要的大事,而且這三件事都是在一九五四年年初,此詩創作也在同一時期。蔣天樞《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載:「本
年春,國務院派原在清華任先生助教之汪籛來穗,迎先生赴京,任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歷史研究第二所所長,友朋亦多促行,先生謝不就,薦陳垣代己。」又載:
「二月《論再生緣》初稿完成,自出資油印若干冊……開始撰寫《錢柳因緣詩釋證稿》(即《柳如是別傳》)。」
胡文輝箋釋此詩前三句皆在要點,唯獨最
後一句毫無創獲,「難同夷惠論通介」胡文輝解釋為「不得不求生存於當世,只能順世隨緣,而不能像伯夷、柳下惠那樣耿介」,胡文輝更引《吳宓日記》,指出此
句乃是陳寅恪無奈心境之體現,「絕異韓蘇感謫遷」,胡文輝解釋為陳自況和韓愈、蘇軾南遷截然不同,而是充滿了對於南國的眷戀,胡文輝更強調陳寅恪「沒有對
嶺南文化蠻荒之哀,卻多有對北京政治寒冷之畏」,「珍重蓋頭茅一把」在此基礎上則更好理解,指陳寅恪珍惜避地嶺南的境遇。有了上述的鋪陳,「西天不住住南
天」一句就很容易解釋,胡文輝、姜伯勤所謂不去異邦之說也就不能成立,此詩句句着眼當下,西天很明顯的代指陳寅恪不願意去的北京,而西天更有陰間和極樂世
界雙重含義,陳以「極樂世界」之意掩蓋了「陰間」之原意,乃是余英時先生所謂「暗碼」是也。
資料來源:2013年07月21日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