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30, 2011

陳子善:坐忘齋主姚克

知道姚克的大名,在整整四十三年前,筆者還是高一的學生。那時「文革」風暴席捲神州大地,戚本禹繼姚文元《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之後,寫下了他的「鴻文」《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評反動影片〈清宮秘史〉》,批判鋒芒直指電影《清宮秘史》,影片編劇就是姚克。
到了三十三年前,筆者有幸參加一九八一年版《魯迅全集》書信卷的注釋工作,發現魯迅晚年通信的文學青年中,姚克的名字赫然在內。現存魯迅致姚克的書信竟有三十三通之多,最早的一通寫於一九三三年三月五日,最晚的一通寫於一九三六年四月二十日。而姚克與魯迅最後一次見面是在同年九月二十二日,是日魯迅日記云:「下午姚克來並贈特印本《魔鬼的門徒》一本,為五十本中之第一本。」二十七天之後,魯迅溘然長逝。
可見魯迅是賞識姚克的。魯迅逝世之後,姚克與後來以《西行漫記》聞名世界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共同署名敬獻輓聯:
譯著尚未成書,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吶喊;
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斯諾不諳中文,這副沉痛的輓聯當出之姚克手筆無疑。而魯迅喪禮,姚克又擔任司儀,並與巴金、胡風、蕭軍、黎烈文、黃源、靳以、張天翼等為魯迅的抬棺人,更可見姚克與魯迅關係之密切。

然而,一九四九年之後,姚克的名字悄然消失了。到了一九六七年,重新提到姚克,卻被扣上炮製「賣國主義」影片的惡名。直到「文革」結束,電影《清宮秘史》的原作──話劇《清宮怨》劇本重印出版,才「為被誣的作家姚克恢復名譽,並讓作品本身,來說明它到底是『賣國主義』的,還是愛國主義的」。
魯迅器重姚克是有道理的。姚克( 1905- 1991),原名姚志伊,學名姚莘農。他祖籍安徽歙縣,因從小在蘇州長大,自稱蘇州人,晚年撰文明確表示「蘇州是我的故鄉」。姚克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文學系,終生與文學和戲劇結緣。他的文學生涯有好幾個維度,每個維度都有聲有色。
首先,他曾協助斯諾編譯《活的中國──現代中國短篇小說選》,為翻譯此書而與魯迅訂交。斯諾稱他為「能幹的合作者」,肯定「他是一位有才能的青年評論家、劇作家和散文家,並且是魯迅的知友。」姚克並非左翼作家,但他對魯迅的敬重始終不渝。他寫過多篇感人至深又頗具史料價值的回憶魯迅文章,特別是他一九六七年在台北《純文學》第七期發表的〈從憧憬到初見──為魯迅先生逝世三十一周年作〉,意義非同一般。當時台灣的「戒嚴令」並未解除,魯迅的書是禁書,也不可能正面談論魯迅。《純文學》敢於衝破這個禁忌,刊發魯迅油畫像和姚克此文,固然出於主編林海音的膽識,林海音還稱此文「出自當代『文章高手』」,是「一篇難得的」「談論魯迅的文字」,但姚克撰文讓廣大台灣讀者認識「魯迅這個『人』」,尤其功不可沒。
其次,他一九三六年七月擔任溫源寧主編的上海英文刊物《天下》編輯,先後把曹禺話劇《雷雨》、崑劇《販馬記》和京劇《打漁殺家》等譯成英文,又出版蕭伯納劇本《魔鬼的門徒》的中譯本,為溝通中西文化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還擔任明星影片公司的電影《清明時節》的編劇。抗戰爆發,姚克參加「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赴莫斯科參加蘇聯戲劇節,又到美國耶魯大學攻讀戲劇,從而成為中國戲劇界名副其實的新銳。
姚克一九四○年夏返滬後,一面在聖約翰大學執教,一面與費穆、黃佐臨等合作創建「若干劇團」,大力推進「孤島」話劇運動。他對歷史劇有濃厚的興趣,先後創作了《清宮怨》、《楚霸王》和《美人計》,還創作了現代劇《銀海滄桑》。《清宮怨》一九四一年七月由費穆執導上演後,大受「孤島」觀眾歡迎,連演三個多月之久。姚克後來為《清宮怨》出版單行本所寫的代序〈獨白〉中說:
把史實改編為戲劇,並不是把歷史搬上舞台;因為寫劇本和編歷史教科書是截然不同的。歷史家所講究的是往事的實錄,而戲劇家所感興趣的只是故事的戲劇性和人生味。
還強調指出:
時間是作品的最嚴酷的試驗。許多曾經轟動一時的戲劇現在都被人們遺忘了。在時間的試驗中,一切宣傳,標榜,捧場和機智,都成為無用之物,只剩下劇本自身的真價值。
證之以《清宮怨》以及姚克一九四八年根據《清宮怨》改編的電影文學劇本《清宮秘史》所遭受的坎坷曲折的命運,不是洞若觀火嗎?

再次,一九五○年代以後,姚克在香港繼續傾全力倡導話劇運動,不但創作了大獲好評的歷史劇《西施》、《秦始皇帝》和現代劇《陋巷》,還導演了英譯《雷雨》,撰寫了大量頗有見地的話劇和電影評論文字。同時,他在聯合書院執教,鑽研明清戲劇,發表了〈明清戲劇散論〉、〈《出使中國記》之戲劇史料〉等論文;又鑽研希治閣、奧尼爾和法國現代劇,發表了〈關於希治閣及其他〉、〈論法國的現代劇〉等論文,均自成一家言。後來他又任教美國夏威夷大學,在此期間,翻譯了阿瑟.密勒的名劇《推銷員之死》,並對李賀詩歌作了精深的研究。作為戲劇家的姚克,是香港一九五○、六○年代話劇運動的代表性人物,成就卓著,可是直至今日,各種香港文學史著作仍鮮有提及,顯然是嚴重的缺失。
一九六七年十一月,香港正文出版社出版了姚克的評論集《坐忘集》。「坐忘」出自莊子的《大宗師》,姚克認為「坐忘」是莊子哲學思想中的崇高境界。他服膺莊子,故以「坐忘齋」命名其書齋。現在這本《坐忘齋新舊錄》,沿用「坐忘」作為書名,「舊」是指姚克一九三○年代的舊文,「新」則指《坐忘集》問世以後姚克所作的未及結集的新文。當然,也從《坐忘集》中酌選了數篇。
改革開放以後,除了一九八○年六月重印《清宮怨》之外,姚克的作品再未與讀者見過面。我們與姚克睽隔太久了!值此魯迅誕辰一百三十周年、姚克逝世二十周年之際,這本小冊既是對魯迅和姚克的特別的紀念,也一定會重新引起喜愛話劇的讀者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對姚克的關注。
辛卯夏日於海上梅川書舍

資料來源:2011年07月31日蘋果日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