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0, 2013

Zeke Li:論「三位一體」

論到三一,不得不提及上世紀希伯來聯合學院榮譽院長拉比 Julian Morgenstern 提出舊約中出現三個神名「至高者」(Elyon)、「全能者」(Shaddai)、「神」(El) 原為北閃族的神性三元,對應蘇美爾神話天神安努、空氣之神恩利爾和水神恩基和迦南神譜,直到約西亞王改革才將這些名字結合成指向獨一耶和華的「至高神」 (El Elyon)、「全能神」(El Shaddai) 組合,聖經的神觀發展與古猶太及近東神譜一直有著緊密的關係。第四世紀強烈對抗阿流主義的安吉拉主教會馬塞盧斯在其護教作指出三一神觀乃最早源自第二世紀靈知派教父華倫廷之《三位格》,華倫廷派相信宇宙有太初獨一源「深淵」(Bythos),深淵流溢出女性智慧「寂靜」(Sige),繼而是「智」 (Nous)。

在拿戈瑪第古本中的靈知經典則有較易理解的稱呼:《約翰秘傳之書》基督以「不是眾數的三形像」顯現,接著祂說到:「我是與你們常在的那位。我是父,我是母,我亦是子」,自此解說太初有一不可知的父、父的自覺形象成了聖靈母神巴碧羅(Barbelo, 智慧共通名字),巴碧羅得 到父授權誕下「自生者」(Autogenes),在「基督教化」後被「基督」一詞取替。在《三形首念》中智慧巴碧羅則曾分別以父母子(基督)之形三次降臨 下界。在塞特派的《塞特的三柱》記錄了對父「格拉阿當瑪斯」、童貞之母巴碧羅及先存之子天上大塞特的三頌文。同屬塞特派的《埃及人福音》則記載不可知寂靜之父生下了陰陽並存之父、童貞之母巴碧隆和寂靜之子三元神性。在基督教及靈知主義的三一與智慧傳統中智慧作為人神間的中介乃不能分割,不可知之父藉著智慧 中介將子完全彰顯出來,第四世紀亞力山大主教阿他那修在抗衡亞流派時就曾提出智慧為神性的首生之說:「子就是父的智慧和道,且靠著祂並在祂之中創造萬 物」;同代的尼西亞神學家維克多林亦相信智慧為三位一體的合稱,智慧和道皆是子的名字並強調道為陰陽二性;深受維克多林影響,奧古斯丁則指智慧為三位一體的第二位格。

如此的父母子三元接近蘇美爾神話中恩利爾、風之女神尼利爾和兒子月亮之神南拿,埃及歐西里斯、艾西斯及兒子荷魯斯,特別是猶太迦南父神 (El)、創造眾神之母神阿舍拉及駕雲者兒子巴力,阿舍拉一名在申命改革後被禁止,猶太人則以「智慧」委婉地陽奉陰違敬拜她,構成了猶太智慧文學與傳統,耶穌作為駕雲而來的人子與駕雲者巴力間亦有著耐人尋味的關係。三位一體的深厚猶太及靈知背景那是遠超一般能想像。


資料來源:2013年12月30日Zeke Li's facebook

Sunday, December 29, 2013

Zeke Li:《使徒信經》簡說

《使徒信經》是基督教三大《信經》之一,傳統說法是耶穌升天後聖靈在五旬節時使徒合撰,然而在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前是原為多元派系和不同教義組成的信仰, 克萊蒙研究大學教授 Gregory J. Riley 所言「縱然在相同地理和城市,不同的基督教導師也傳講著不同的福音訊息以及不同看法的耶穌」,在公元四世紀以前並沒有統一信條的必要。《使徒信經》最早的 文字記錄自第五世紀亞爾勒主教凱撒留,而今天所見版本則遲至第八世紀德國修士皮爾明所收錄。第四世紀阿奎利亞修士魯菲努在其編年史中指信經中的主為「創造 天地」的主、耶穌從聖靈「成孕」、彼拉多手下「遇難」、,在十字架上「死了」、「下到陰間」、「聖而公」教會、「聖徒相通」及「並且永生」均為後期添加, 修改自《古羅馬信經》,這些修改是為了配合當時教會教義上的需要,東正教官方至今一直不認受《使徒信經》的可信性。在《使徒信經》最受爭議的為耶穌基督 「下到陰間」(正確來說《使徒信經》是使用「地獄」Inferos 一字)之說,基於基督不可能進入地獄受苦,有宗派主張認為此選擇性信條,有些甚至完全拒絕包括此句在信經中,第三世紀《敘利亞信經》則有相對較原始的版 本:「耶穌在本丟彼拉多手下被釘在十字架上,並平安地離開,為了教導阿伯拉罕、以撒、雅各及眾聖者關於世界終結及死人復活這一切」,極具基督分離說(基督 沒有經過痛苦而離開軀體)的意味。

資料來源:2013年12月29日Zeke Li's facebook

Friday, December 27, 2013

數字收藏家 保存語言文化遺產

陳西林這項收藏嗜好令人一頭霧水,簡單來說,就是記錄不同民族數數目方 式,例如:「中南美洲有啲土著就只有『一』同埋『好多』兩種概念」、有民族由手指公數到眼鼻來代表數目……全球現時約7,000種語言當中,陳西林已收集 到逾3,500種語言表達數字概念的計算系統,由二進制到27進制都有,「好多人都以為全世界都係同中文一樣咁簡單直接,其實唔係㗎」。
陳解釋, 數字系統由發音到記數方式,蘊藏不同種族心理、文化背景和思維,收集時等於保存了一種珍貴的文化遺產,「語言係人類文化嘅載體,但全球化威脅之下,下一個 世紀可能有一半會消失」。例如土耳其的烏比克語,使用20進制,「早排先收集完,𠵱家已經冇咗喇」,因為世上唯一會說這語言的人近月與世長辭。陳西林為 千里外消亡的文化傷春悲秋。

【記者盧勁業報道】陳西林的收藏嗜好,全球獨一無二;30年來,他搜集了全球逾3,500種語言的數字表達方式。雖沒讀過大學,這位「奇人」卻獲世界各地 的大學邀請演講、參加國際性語言學會議,更獲德國的頂尖學術機構資助研究。

無師自通 到各地大學演講

現年57歲的陳西林,18歲時與家人從福建逃難來港,就讀聖類斯中學。「我自細好鍾意語言,直到嚟咗香港之後,先喺圖書館了解到世界有好多唔同語言,好奇心驅使我了解更多」。
中 學畢業後,他在專科學校讀電子工程,其後在電子廠工作,獲派到內地擔任電子工程師。他把從圖書館借來的書,帶到宿舍看,又趁晚上空閒時間,寫信給書上的語 言專家,「我話對佢哋研究有興趣,好想知道嗰種語言嘅記數方法。寄10封信畀學者呢,通常會有5封有回音」。直至1997年使用電郵之前,他共寄出了 5,000封信,收集到上千種語言,並註明特色和配以國際音標。1998年,他將數據庫整理好放上網,開始引來學術界關注。
世界各地的大學都邀請 他演講,如倫敦大學、巴黎科學研究院、台灣中央研究院等,至今足迹遍及英、美、法、德,以至尼日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等等。本港的香港大學、中文大學也曾 邀他演講。從2006年開始,德國頂尖學術機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資助陳西林繼續搜集餘下未收集的語言完善網站(http://lingweb.eva.mpg.de/numeral/);自此,他便辭去電子廠工作,全力保育人類語言文化。


世界各地有趣數字系統

阿拉斯加北部:愛斯基摩語
住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所使用的語言,其計算系統使用20進制,例如40是以「兩個20」來表示,100則為「五個20」;而20也能以一個人來代表,100即是「五個人」。

巴西及哥倫比亞:尤胡普語
主要在兩國交界的亞馬遜河流域附近共11條村莊約500人使用,其計算系統需手腳並用,例如五是一隻手,六是一隻手指放在手上,11是一隻手指放在腳上,20則是一整個人,20以後可以同一方式一直數到100。

中國湖南省西北部:南部土家語
土家語深受漢語影響,由於土家族並無本族文字,今天的土家族會以漢字中的數字形狀,表達相對數字單位。如七的土家語是「小鈎」,八是「眼眉毛」、九則被稱為「大鈎」。

日本北海道:阿伊努語
不同專家對阿伊努語的數字系統有不同意見,有認為可以數至20以上;另有指10以上的數字通常只是以「很多」、「數不到」來表達。部份數字以減數概念來表示,例如是6是以「10欠4」來表達。

巴布亞新幾內亞:沃格語
在兩個小島上使用的語言,全世界亦只有這兩個小島是使用四進制作為計算系統,例如五是以「4+1」來代表,但20、200、1,000、5,000等卻有獨立字詞來表達,語源不明。

巴布亞新幾內亞:奧克薩普明語
使用27進制,要指示身體位置表達,由1數到27,27個部位分別是左邊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尾指、手腕、前臂、手肘、上臂、肩頭、頸側、耳、眼、鼻,之後右眼開始,逆向數至右手拇指,每個循環最多27個數字。

註:以上語言只有語音而沒有文字
資料來源:陳西林

資料來源:2013年12月28日蘋果日報

Wednesday, December 25, 2013

Zeke Li:聖誕簡論

在基督教歷史中慶祝聖誕節最早源自亞歷山大教父革利免,在一月六日慶祝次元者的誕生,所謂的「次元者」(Aion),從一雕像下文字的解釋:「那有著永恆 不變的神性本質,過往如此,今天如此,將來亦如此,沒有始端、中段和完結,不在無常之內,是永遠神性的宇宙工匠」,當天抬著掌管下界之女神科萊 (Kore) 神像圍繞神殿走七圈,並宣告「今天此際童貞科萊生下了次元者」,直到公元五世紀埃及的修道院依然保存此「古代傳統」。「今天此際童貞科萊生下了次元者」之 禮儀文對應著《詩篇》2:7 「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以及《路加福音》古抄本中耶穌受洗時天上的聲音:「你是我的愛子,我今日生你,我因你而喜悅」,早期《希伯來福音》指耶穌在 受洗時稱此天上聲音為「母親聖靈」,為童貞母神產下萬有神子的古代傳統。

至於聖誕節為十二月廿五日的由來,那是在公元274年羅馬皇奧勒良欽定的官方米特拉太陽神節(Dies Natalis Solis Invicti,不可征服的太陽誕生),為慶祝太陽的重生,基於當天是一年間白晝最短之日,如同農曆的冬至。不少證據指出早期基督徒把基督等同太陽敬拜, 第二世紀教父土特良經常為此爭論,他自己就曾說:「以天體的規律,一個太陽等同一位基督,月亮如同教會,其餘的星星就是阿伯拉罕的子孫」,第三世紀教父居 普良所讚頌:「在太陽誕生之日,神的眷顧是何等奧妙,那正是基督誕生之時」,第四世紀教父奧古斯丁亦指出當時基督教內有人傳講基督等同太陽之說:「主說: 『我是世界的光』。難道耶穌基督就是那日出日落造成每一天的太陽嗎?我們當中有些不用等待異端教導也傳講此說。摩尼教徒視主基督為那肉眼可見的太陽,不論 人或動物皆可目睹」,可見此情況之普遍和嚴重。

資料來源:2013年12月25日Zeke Li's facebook

Sunday, December 22, 2013

神父:天使只是一束光

天主教神父表示天使確實存在,但絕不是長有翅膀或背部有一對翼的小孩,其實只是一束光。

沒有翅膀

一直研究天使學的神父拉瓦托(Renzo Lavator),上周在羅馬出席一個關於天使的研討會時,確認天使的確存在,「你雖然看不見,但卻可以感受到他們存在,他們就像水晶花瓶折射出來的一束 陽光」。
「天使」(Angelos)一詞最早見於3,000年前的古希臘文化,字面的意思是傳遞訊息的使者,在不少宗教及神話典籍,都被描繪為背有翅膀,頭有光環的物體,但天主教卻泛指是神的使者。
天使有助推動宗教和哲學思想,也衍生了詩篇和藝術表達手法對天使的崇高莊嚴形象。
英國《星期日郵報》

資料來源:2013年12月23日蘋果日報

Friday, December 20, 2013

哈佛研返老還童術 兩歲鼠似半歲

返老還童有望成真。美國和澳洲的科研人員成功利用一種物質,恢復肌肉細胞的效能,徹底逆轉肌肉的老化過程,令兩歲老鼠看來像6個月大,相當於人類從60歲回到20歲。研究人員預計技術最快明年可在人類身上測試,亦有望應用在治療癌症、癡呆症和糖尿病上。
美國哈佛大學和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員發現,青春的秘密原來藏在為細胞提供能量的線粒體(mitochondria)內。線粒體內的傳輸功能以及細胞核經歲月摧殘就會衰退,導致老化,只要改善傳輸效率就可解決老化現象。
返老還童的鑰匙就是化學物質「輔酶I」(NAD),它自然存在於人體,但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研究員將它注入兩歲老鼠體內,啟動逆轉老化過程,負責研究的特納(Nigel Turner)形容逆轉過程「快得驚人」,僅短短一周已看到所有「年齡指標」出現逆轉。
特納相信「輔酶I」副作用不大,但技術短期內難以普及,因物質成本非常昂貴,每人每天的用量花費達5萬美元(39萬港元)。他又強調研究不是要令人活到200歲,最終目標是讓人晚年也活得健康。
英國《衞報》

資料來源:2013年12月21日蘋果日報

Tuesday, December 17, 2013

Our universe is a hologram, and we’re floating inside of it, suggests new research

By on December 16, 2013 at 8:31 am


An extraordinary theory that has been getting cred lately is one that suggests our own universe is actually a hologram. Now, a new study uncovers evidence that lends further credibility to this terrifying theory.
Entertainment media has been exploring this concept for quite a while, with movies like The Matrix and Vanilla Sky becoming so prevalent in modern-day culture. The Men in Black trilogy features short segments — acting as quick, but thought-provoking jokes — that show some universe (ours or another) as being part of a much larger one. The end of the first movie, for instance, shows that our universe is the size of and held within a marble, kept in an alien’s bag with other universe marbles. If we’re living within a hologram and made to think it’s just our normal universe, there isn’t much of a way we’d know if that’s how it was designed. A disturbing thought, so naturally, some very smart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figure out if we live in the universe as we know it — or not.
Back in 1997, the theory of a holographic universe was first introduced by physicist Juan Maldacena, who theorized that gravity arises from thin, vibrating strings that exist in nine dimensions of space and another of time, whereas real life exists in a universe without gravity. The comparison to the hologram is frequently made because of the way a hologram is created; it’s a three-dimensional image coded onto a two-dimensional surface. The theory suggests that the universe is built in a similar fashion, the higher dimensional part coded onto a flatter, lower dimensional part. So, on a hologram, only one part is tangible — the lower dimensional surface onto which the hologram is coded. The holographic image, though, merely looks three-dimensional. You can’t, for example, touch it with your fingers. Now, pretend that’s the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e.
Yes, it’s wacky.


The theory has been discussed for a while now, and a quick Google search will yield many result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covering the topic — mainly more tiny drops of evidence in a big, mostly empty pool. However, with each drop, that pool fills up just a little more. Two new drops, papers published on the ArXiv preprint server, involve black holes, gravity, and string theory. One paper examines the energy of a black hole, the position of its event horizon, and its entropy. The other paper calculates the internal energy of the corresponding lower dimensional cosmos — the one without gravity. The calculations from both papers matched, and while it isn’t definitive proof, the scientists feel it’s compelling evidence.
Basically, if true, this means that the universe as we know it may be the result of processes happening on some other surface or plane.
Maldacena himself took a look at the computations, and confirmed that they appear to be correct, but did note that the two universe models used in the computations do not resemble our own. However, the computations do prove that a universe could be the result of processes happening in a lower dimension, and thus our universe could indeed be formed in this manner. The computations in the two papers have created a model, and we’d just need to figure out our universe’s appropriate data to plug in.
Thankfully, even though strides have been made, it appears as though scientists will be working to confirm whether or not the universe is a hologram for some time. Ideally, they never figure it out, because the question that comes next — what exactly are we, then — is much more terrifying.
Now read: Humanity’s infinitesimally tiny influence on the universe, or why we haven’t met any aliens yet
Research paper: arXiv:1311.7526 – “Quantum Near Horizon Geometry of Black 0-Brane” & arXiv:1311.5607 - ”Holographic description of quantum black hole on a computer”


 Source: ExtremeTech

Sunday, December 15, 2013

失足墮結冰池塘 美漢躲結他盒保命

結他盒除了盛載樂器,還有甚麼用途呢?美國俄克拉何馬州一名男子意外地掉進結冰的池塘(圖)中,全靠躲進結他盒保暖才保住性命。

31歲的阿德斯(Zackery Aders小圖)上周二打算徒步41公里前往戈雷市,但途中迷路,不慎踏在結了冰的池塘上,冰面突然破裂,他掉進水中。當時氣溫只有1.6℃,但在強風吹 襲下,實際氣溫低至-6℃,全身濕透的他只好脫剩孖煙囱,藏身在結他盒中保暖,並將濕透的衣服堆放在旁。幸好數小時後有牛農經過,報警將他送到醫院,才保 住小命。
英國《都市報》 

資料來源:2013年12月16日蘋果日報

Sunday, December 8, 2013

Zeke Li:嫉忌之神

在《拿戈瑪第古本》不少經典裡經常出現空中掌權者之首撒卡拉宣告自己是嫉忌之神,是唯一神或父,除他以外別無他神之記載,明顯是仿諷耶和華在十誡的第一誡 及其他經文表明自己是「嫉忌之神」(El Qanna) 《出 20:5, 34:14》及「除他以外別無他神」《出 20:3, 34:14》。 希伯來文 Qanna 是指「嫉忌」,《民數記》5章是丈夫懷疑妻子通姦而起的疑恨,在《約伯記》5:2 用作「嫉妒殺死癡迷人」,《箴言》6:34 用作「人的嫉恨成了烈怒,報仇的時候決不留情」,《雅歌》8:6 用作「嫉恨如陰間之殘忍」,《和合本》將「嫉忌之神」(El Qanna) 翻譯成「忌邪的神」及《現中修訂版》「不容忍跟我對立的神明」都是沒有原文根據的。

第一世紀初代教會領袖馬吉安 (Maricon) 指保羅所傳講的是「愛是不嫉妒...... 不自私,不輕易動怒,不記住別人的過錯」《林前 13:4-5》,耶穌同樣教導饒恕弟兄七十個七次《太 18:22》,反之十誡的第一誡耶和華宣告「你的神是嫉忌之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約書亞則說耶和華「是嫉忌的神,必不赦免你們的過犯罪惡」《書 24:19》,馬吉安基於新舊約間這些教義上矛盾從而提出舊約以色列人的神耶和華和耶穌傳講的父並非同一位神。

靈知派則以撒卡拉無視在其上的能力宣告自己是嫉忌之神和唯一真神為宇宙觀中墮落之起源,《宇宙之源》指「當他說過此後。他已冒犯了一眾知情的永垂者 ,以此斷定他的罪」;《約翰秘傳之書》作者直指撒卡拉如此宣告自己是嫉忌之神後的邏輯漏洞:「這樣說來,正表示連他也承認還有別的神。若無他神,那麼又有 誰去讓他嫉忌呢?」;《真理之證詞》的作者則反問會妒忌人類吃下禁果後眼睛打開並能如他一樣懂分辨善惡,及吃下生命樹果子後得著永生,這算是怎樣的神呢? 而在《大塞特的第二論》,基督譏笑掌權者自稱「我是唯一神,除我以外無他神,我是嫉忌之神」,並指他既不懂父的旨意,實質上他也是空無榮耀的;在《真理福 音》中,作者指真理之父是沒有嫉忌的,嫉忌卻存在著祂和世人間的掌權者中,縱然他們接過父的圓滿,他們卻把知識據為己有,這私心使他們永遠無法達至圓滿。

古猶太主要承傳自迦南的多神信仰,然而早期的「拜一神論」(Monolatrism,相信多神的存在,卻只選擇一神敬拜)則是自埃及引入。最早提出此說法 的學者為十九世紀佛洛伊德,他提出摩西本是古埃及太陽神阿頓 (Aten) 的祭司,在法老阿肯那頓(Akhenaten) 駕崩後離開埃及,阿肯那頓曾提倡激烈的宗教改革,是首個主張摒棄「偽神」而僅敬拜無形的獨一真神太陽神阿頓。將耶和華比作太陽可見於《詩篇》84:11 「神是太陽,是盾牌,要賜下恩惠和榮」,而《詩篇》104 篇極有可能是修改自阿肯那頓重臣阿伊 (Ay) 陵墓發現的《阿頓神的讚歌》。在第一聖殿時代耶和華是父「神」(El) 和阿舍拉 (Asherah) 所生的七十眾子之一,直到公元前八世紀耶和華漸漸取代了父「神」的位置成了阿舍拉的配偶。到了公元前六世紀希西家王及約西亞王為要中央極權而展開的申命宗 教改革奠定一神論,除耶和華外不許敬拜其配偶阿舍拉、登基人子巴力及天上的萬軍,成就了耶和華「是唯一神,除祂以外無他神」。

1929 年法國考古學家舍費爾 (Claude Schaeffer) 在敘利亞地中海沿岸附近古時稱為烏加里 (Ugarit) 發現了自公元前十四至十二世紀《烏加里特碑文》(Ugaritic Tablets) ,當中記載了「海之母神阿舍拉」 (Rabbatu Athiratu Yammi) 有著一綽號為「創造眾神之女神」(Qaniyatu Elima),學者們相信「創造眾神之女神」(qnit elim, Qaniyatu Elima) 正是希伯來聖經中「嫉忌之神」(el qna, El Qanna) 未被父權化的原型。此修改極可能發生在公元前五世紀申命改革時,為要刪去原本聖經中記載「創造眾神之女神」阿舍拉在古猶太舉足輕重的母神地位,從敬拜「創 造眾神之女神」修改成敬拜男性的「嫉忌之神」。在《以西結書》8:3 和 8:5 裡,「在神的異象中,帶我(以西結)到耶路撒冷朝北的內院門口,在那裏有嫉忌形像 (Semel ha Qinah) 的坐位,就是自嫉忌的 (hama Qneh) ........ 我舉目向北觀看,見祭壇門的北邊,在門口有這嫉忌之形像 (Semel ha Qinah) 」,以西結在異象中耶路撒冷朝北的內院門口和祭壇門的北邊門口的嫉忌之形像重構後該是「創造女神之形像」(Semel ha Qaniya)— 眾神之母阿舍拉,如此記載證明了被虜前人們仍然公開合法地敬拜阿舍拉,那被父權宗教權力想盡千方百計去刪除的史實。靈知派神話的原意就是去揭示這些被父權 宗教權力及人意隱瞞的遠古信仰真相,將從口傳所知的以神話重釋形式紀錄下來。


資料來源:2013年12月09日Zeke Li's facebook

Friday, December 6, 2013

Zeke Li:古猶太會堂中的異教神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 Jodi Magness 和她的團隊去年在加利利 Huqoq 發現第四世紀猶太會堂遺址,當中發現了一系列描繪參孫馬賽克壁畫,這是非常罕見,更受爭議的是當中出現了希臘太陽神赫利俄斯 (Helios) 乘四馬金車的繪像。赫利俄斯乘四馬金車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古猶太會堂中,第三世紀末太巴列會堂和第六世紀伯拉法會堂均有十二星宮圍繞赫利俄斯的馬賽克壁 畫,第五世紀末塞佛瑞斯會堂亦有赫利俄斯乘四馬金車的描繪。還有其他異教神曾出現在古猶太會堂中,如杜拉歐羅普斯會堂中波斯 Anahita 女神抱著嬰孩摩西和哥拉汛會堂美杜莎頭像雕刻等。

這些考古發現帶來太多疑團,首先,發現與拉比文獻中指「猶太會堂從沒有任何繪像」是完全的自相矛盾。這些異教神在古猶太會堂既不可能純粹是裝飾緣故,當中必定有其宗教特殊意義,赫利俄斯的金車和當時猶太教盛行的「神車」(Merkavah) 昇天術箇中會否有關連?回到 Huqoq 會堂壁畫中的參孫,參孫的希伯來名字根本就是迦南太陽神 Shemesh 相同字根,參孫的典故會否就是迦南太陽神 Shemesh 的「去神化版」?

不只是猶太會堂,一位於梵蒂岡的早期基督教墳墓亦有赫利俄斯作為基督的描繪,早期基督教是提倡宗教共融和互通的,在新約中經常以光和太陽比喻基督,當時的人們把埃及的荷魯斯、拜火教的密特拉和耶穌基督視為同一位太陽神,《希臘魔法草鋪紙》合稱祂們為白狼,教父奧古斯丁亦曾將參孫作為基督的預表,可見各者間有著耐人尋味的關係。

考古疑團引人入勝之處在於人們可能永遠無法找出答案,但卻讓我們重新理解當時猶太基督教對異教是如何包容和互通,而並非今天認為一神論宗教理所當然地是排他宗教的單一說法。


資料來源:2013年12月07日Zeke Li's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