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正教會自建立至四世紀末一直不接納《啓示錄》,西方教父亦因孟他努派使用《啓示錄》而對它權威和真實性質疑,這已證明當時東正教與公教部份教父早已洞悉《啓示錄》並非源自基督教的經典。上世紀匈牙利哲學家 Edmund Bordeaux Szekely 在1923年梵蒂岡圖書館中發現《啟示錄》的原版《艾賽尼啟示錄》,為一艾賽尼苦行僧在默觀中所見的異象,當中末世災難及神秘象徵全屬後期添加,在仔細對照現今《啟示錄》與《艾賽尼啟示錄》後從兩者差別看出修動背後的各種誘因:
《啟示錄》在開首加入 1:1-6 耶穌基督的啓示之序(在《拿戈瑪第古本》常見此手法),及後多處不時穿插艾賽尼版本沒有的「主基督」及「耶穌」;
1:9 約翰在拔摩海島之說法僅出現在此處卻沒有在其他地方出現,整個歷史說法就僅建基一節經文,顯然是早期基督教經典普遍使用「托使徒名字」捏造使徒傳統手法;
加入二至三章加入教會書信,特別留意 2:9「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毀謗話,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是挑起仇恨猶太人的說法,視猶太人等同撒但一會的指控;
1:20 「七星是七個教會的使者,七燈檯是七個教會」原為「七星就是天父的使者,七燈檯是大地之母的使者」,《啓示錄》的擅改者非常粗疏地保留 4:5 「又有七盞火燈在寶座前點著」,忽略了七星和燈檯是原文平衡手法,但在《艾賽尼啓示錄》的卻是完整平衡的「又有七盞火燈在寶座前點著,這是大地之母的火;又有天上的七星在寶座前照耀著,這是天上之父的火」,是證明《艾賽尼啓示錄》先存於《啓示錄》的強力證據。
4:6-9 獅子、牛犢、人和飛鷹的四活物都不見於艾賽尼版本裡,將《以西結書》一章的基路伯加進《啓示錄》最大誘因是教父愛任紐曾提出基路伯有四面故此福音書就同樣該不多不少於四本,此說依然流行於現今教會中;
五至六章的「羔羊揭開七印」原為作者第一身揭開七印、此更改有禁止信眾不經基督中保(教廷)直接領受啓示之嫌,而七印亦並非關乎戰爭、災難和殉道的七匹馬和七騎士,而是風、水、太陽、喜樂、生命、大地和大地之母的七位女天使賜下禮物,是優雅的平衡詩體。
5:12 「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原為「大聲說,展示奧秘的奧秘者,是配得權柄,豐富…」加入了預表基督被釘之教義;
八至十一章七天使七號角沒有駭人的長篇末世描述,僅是輕描淡寫的六災,在第七號角響起是有天使降臨傳授作者生命樹果子的奧秘,頌讚天父和大地之母;
12:1 身披日頭腳踏月亮的婦人在艾賽尼版並沒有產子的記載,她真正身份是「流水之源,是森林之母」,《啓示錄》加入產子逃到曠野並遇到飛鷹,此記載是挪用自《拿戈瑪第古本》的《阿當啓示錄》,將馬利亞童貞產子傳說代入森林之母,這樣就必須刪除 13:1-14:6 中間被森林之母海獸熊抱至折斷脊骨、流著血淚掉進粘液坑的記載;
第十二章加入大紅龍是要奠定「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12:9) 觀念,《創世記》從來沒有說引誘夏娃的蛇等同撒但,舊約亦沒有把撒但等同魔鬼,此添加作用是官方式統一口徑,12:17 「那時龍就站在海邊的沙上」原為作者「那時我就站在海邊的沙上,看見一個獸從海中上來」(13:1),這是很粗糙的修改;
13:1-14:6 中間長篇的「兄弟們放下刀劍手牽手」是反戰和平訊息,不符合羅馬政權政策,原在結尾 21:4-5 中間的「那些發動戰爭的該把刀劍變成犁耙,把槍矛化成鐮刀,國不該舉刀攻擊別國,人們也不該學習戰事,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亦因同樣理由而被刪去;
十三至二十章幾乎全部是後期添加,從來沒有獸的 666 印記,讓兩千年來學者為破解此數字空忙一場,沒有七天使降災、沒有大淫婦巴比倫、沒有捆綁撒但一千年、也沒有與基督同作王一千年,禧年夢一場空。十三至二十章剩下的只有 14:6 「一位天使飛在空中日夜無間地唱頌」和 19:11-12 「一匹白馬, 騎在馬上的稱為誠信真實」兩經文;
21:8「他們該挖自己的坑穴,並有火與硫磺在裡頭燃燒」的苦行僧懲罰被誇大為「他們的分就是在燒着硫磺的火湖裏;這是第二次的死」,目的是確立不信主的人必在硫磺火湖受永刑此之教義;
第廿一章聖城稱為「兄弟的聖城」而非聖城新耶路撒冷,亦沒有聖城尺寸的記載;
沒有 22:6 及打後都是後期添加,當中 22:18-19「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豫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豫言上加添甚麼,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 這書上的豫言,若有人刪去甚麼,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 更牽涉教權問題,早期地方教會不斷各自接受聖靈啓示而寫下新經典,縱然東西教會主流皆不接納《啓示錄》,但教廷為中央集權原故在第四世紀的迦太基大公會議堅決確立《啓示錄》為正典,以此為聖經蓋棺最終的啓示,如此「不可添加和刪除」完全合乎此會議之目的,亦成了日後支持聖經無誤論的唯一經文。最諷刺的是,《啓示錄》擅改者不就是對此書作最大幅添加與刪除當受詛咒的那位嗎?
資料來源:Zeke Li's Facebook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