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30, 2012

黃牧:小提琴家的今昔

黃牧遊樂

烏克蘭的奧得薩市面破落,可是仍有一間最漂亮的一流歌劇院,觀光巴士的導遊介紹那裏的音樂學院說,這裏的學生包括Milstein、Oistrakh,甚至Heifetz也曾在此上過課。我聞之肅然而起敬。Auer曾在此授課,那麼學生也許還包括Zimbalist和Elman?這間音樂學院比今天的 Juilliard還厲害(Gilels也學藝於此)。對我來說,這些名字仍然代表了小提琴演奏的黃金時代。1987年逝世的海費滋,也許到今天仍是最大名鼎鼎的小提琴家(而荷洛維茲則是最有名的鋼琴家)。不錯,儘管現代小提琴演奏的一般技術水平已大大提升了(Elman活在今天也許不夠條件從朱利亞畢業),可是我看不出今天有誰可以說是新的海費滋或米爾斯坦。今天的小提琴家仍然對海費滋敬若神明!

幾個月前在北京電視台隨便看了幾天CCTV的全國小提琴及鋼琴比賽,最有趣的是小提琴組的參賽者大都選奏《流浪者之歌》、西貝流斯的協奏曲之類,甚至拉Hora Staccato(Dinicu作的小曲,給海費滋改編為他最喜歡拉的encore曲)。每一個年輕人,甚至小朋友,都拉得「像」海費滋。他們的硬技巧都似乎勝過埃昔史頓(是的,Stern曾給CBS錄過此兩曲,技術完全不濟,不明白為何他要獻醜)。在78轉唱片的時代,小曲特別受歡迎。聽小提琴家的硬技巧,可聽小品如柏格尼尼的第24首隨想曲,或區區的Hora Staccato(聽頓音execution的絕對乾脆利落:很多人拉得也許像海費滋一樣快,但很少人能發出一樣的像斬釘截鐵般利落的連頓音,像「大珠小 珠落玉盤」)。為甚麼今天很多小提琴家都能拉《流浪者之歌》呢?因為今天大家有觀摩學習的媒介,以前坐船從倫敦到上海也許要一個月,極少機會聽到大師們光臨演奏。傳播的發達,造成「技術水平的提升及從而標準化」,竟因而產生了一首曲子的演繹的某種「時下認許模式」來,大多數人的演奏也因此失去個性,同一首曲誰演奏都差不多。

事實是上世紀40年代前,小提琴演奏者要不是聽現場,根本沒法彼此觀摩,更沒法模仿偷師。在人人「各自修為」的情況下,可喜的是每個演奏者能保有自己的個性。那年代,不論是Kreisler、Elman、Heifetz、Milstein、Szigeti、Thibaud、 Francescatti、Menuhin、Oistrakh、Kogan……都是非常有個性的小提琴家,一聽可辨。

今天呢?大家的演奏都差不多,真正有個性的演奏家也許只有Kremer和中提琴大師Bashmet。以前不是這樣的:黃金時代的那一輩小提琴家中,Kreisler和Elman雖技巧平平卻音色最美也最有個性。聽Heifetz的LP時代的錄音,你會覺得他拉甚麼都會偏快,琴音響亮得霸道,火氣很大,可是聽他16歲在 Carnegie Hall征服樂壇後不久的唱片,他的演奏完全不是這樣的。

年輕時的Menuhin也是非常出色的小提琴家,但不幸後來技巧褪色了。Milstein有Heifetz的control,但永不誇張,永遠給人一種典雅感。如果嫌Heifetz太霸道、Milstein太清淡含蓄,那麼那時我最喜歡的是Francescatti,我認為他也有Heifetz的最高技巧 (他拉的Paganini和Sarasate的錄音可資鑑證),他和Casadesus的貝多芬奏鳴曲、配搭Bruno Walter的貝多芬協奏曲都是我心目中的範本。我認為法蘭西斯卡蒂是接近「至善」的小提琴家,儘管有時他會「過甜」(Oistrakh也是)。旅居倫敦 十多年間我有幸能一再聽Milstein和Francescatti,不過兩位大師每次來演出都拉貝多芬的協奏曲。有一次聽完Francescatti後我乘地鐵回家,同一車廂裏有兩位RPO的琴手竟興奮地繼續談他的演奏。要得到對音樂會獨奏者的演奏的專業評價,大可看樂師的表情是真正由衷的喝采,還是例行地以琴弓沒精打采擊譜架!

20世紀的小提琴家的搖籃,從歐洲遷到了廣納百川的美國,不但海費滋也成了美國人,連他的師父Auer大教授也移民美國且能教出Rabinof和Shumsky這樣的末代弟子。Oistrakh之後,「蘇聯」最好的小提琴家是他有性格的徒弟Kogan,以及同出其門下的 Kremer,而不是他的兒子Igor。其實Vladimir Spivakov和Oleg Kagan也出其門。更新一代的俄國高手我喜歡當年的神童Vadim Repin(忍不住八卦一下,他是當今Bolshoi芭蕾舞后Svetlana Zahakarova的老公)。但仍是美國出了最多小提琴家,Galamian和Delay這兩位名教授,在朱利亞音樂學院教出了Perlman、 Zukerman、鄭京和……(限於篇幅,否則我可以寫下更多名字)。Isaac Stern又「非正式地」把猶太小提琴家的族群收入麾下自成一派,除了Perlman和Zukerman外也包括Mintz和Fried等。 Menuhin則在英國作育後代,最成功的學生是非常有個性的Nigel Kennedy。看來Menuhin和Oistrakh的徒弟們都和師父的風格大異其趣。


的確,今天的小提琴家一般都有很高的技術水平,但我想只有Kremer和Perlman勉強堪稱大師。上世紀50年代前的小提琴樂壇絕對是男人世界,我想起海費滋時代真正出色的女小提琴家只有Ginette Neveu(她和Michael Rabin都在螺旋槳飛機的空難中英年早逝)。今天似乎女小提琴家們更領風騷。鄭京、和美島莉、Mullova、張永宙、Hilary Hahn、Leila Josefowicz,中國的錢舟和楊天蝸,還有非常有音樂感惜技巧平平的Mutter。而我非常喜歡的一位是年輕的Julia Fischer,她們都是「女」小提琴家。還有最有性格也技術高超的Nadja Salerno-Sonnenberg,可是她大膽的演繹因為完全不符「當代模式」,已給樂評罵到差不多要改行了。

圖片說明:
圖一:Jascha Heifetz
圖二:Nadja Salerno-Sonnenberg
圖三:Julia Fischer


資料來源:2012年10月31日蘋果日報

2 comments:

  1. 短短一篇,已簡潔地把20世紀的優秀小提家的承傳史寫了出來,厲害﹗

    ReplyDelete
  2. Francescati雖然好,但還不至于是Heifetz和Milstein合体吧!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