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美索不達米亞文物助理館長 Irving Finkel
在新作中發表了一塊四千年前泥板,內容為神指示蘇美爾王建造一艘圓形以蘆葦造成的方舟逃過洪水,直徑長六十七米,高六米,為雙層結構,並讓動物「兩個、兩
個」進入,是詳盡的方舟建造手冊。考古學的日新月異,開拓我們認識古代世界的視野,如不久之前公元前一世紀的《迦百列啟示錄》石刻,提出了在耶穌以前猶太
傳統已有人「三天死裡復活」的可能性。
有外國基督徒就美索不達米亞圓形方舟記載作出了這樣回應:「基於聖經絕對是神所默示的,故此《創世紀》中記載挪亞方舟的一字一句必然是歷史事實。基本上世
界大部份文化皆有類似洪水記載,所以美索不達米亞與聖經挪亞方舟的記載近似並不為奇,不足以證明兩者間有關係」,我並不苟同此說法,只要仔細對照現知的各
近東洪水版本便可知當中有相當緊密的文字關係。洪水神話最早見於公元前 2500 年蘇美爾的《朱蘇德拉史詩》(Epic of Ziusudra)
石刻,繼而是公元前 1700 年阿卡德文明的《亞特拉哈西斯史詩》 (Epic of Atrahasis) 和約公元前
1500年的巴比倫《吉爾迦美什史詩》(Epic of
Gilgamesh),三者皆記載遠古眾神要製造大洪水滅世,一位蘇魯伯或烏魯克國王為此去建方舟,並將家人動物和安置在其中。當中不少細節與聖經《創世
紀》彷如同出一轍:在洪水末期主角都打開舷窗、巴比倫版本同樣有放出鴿子和烏鴉尋找乾地、而所有版本均有洪水過後主角獻上燔祭,眾神(《創世紀》為耶和華)聞到那馨香之氣都蜂擁而至,神就表示後悔洪水滅世作為並祝福人類,而《創世紀》則是在這些史詩石刻的千多年後約公元前五世紀成書,這些細節皆確實指向
《創世紀》的挪亞方舟記載乃修改自這些近東版本,尤以巴比倫的《吉爾迦美什史詩》。
當所羅門聖殿被巴比倫所焚毀,原本的聖經同時無法倖免,幾乎一無所剩,第三世紀新柏拉圖主義哲學家波菲利對此亦有提及,而按《以斯拉記下》及後大部份聖經
皆由以斯拉和五位文士重新自「神所默示」出來,這樣的「默示」必定包括文士和拉比憑記憶復述,以及被擄到巴比倫後受當地文化薰陶,《創世紀》的洪水部份極
有可能是自時期引入猶太傳統,成為今天我們認知的挪亞方舟故事。
然而,每次但凡有聖經相關的考古發現公開時,這些考古發現都會極度驚動部份信徒,有些則進入高度護教狀態,除非發現是對印證聖經歷史有利(然而這類的發現卻是寥寥可數),否則必定採取敵視心態對待新發現,這在學術上及個人或團體心理上都是非常不健康的。像基督徒最喜歡引用《死海古卷》證明當時的舊約與今天
大致相同,然而他們對《死海古卷》當中其他聖經沒有的重要經典隻字不提,《死海古卷》重見天日在學術界最大意義是能讓我們重新認識被擄回歸後的第二聖殿時
期之信仰多元性,與所謂引證「聖經無誤」可是南轅北轍。
基於保守派基督徒深信整本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當中的所有字句必然符合歷史及科學事實,視之為一本已完整無誤百科全書。信仰神學一切早已按聖經和信經有
了最後定論,沒有任何開放空間作修改和反思的須要。考古學卻是完全相反的一回事,地球各處的考古學家每時每刻都會尋找新發現及提出新理論學說,每當有新證
據引證或推翻舊有學說,書籍就會不斷改寫更新,這就是考古學與保守派基督教的矛盾核心所在。不少保守派基督徒太習慣停留在封閉的信仰安全範圍內,對於外間
知識充耳不聞,基於他們最害怕的正正就是面對任何改變和更新,這是導致信仰與時代和科學脫節的最大致命傷。
資料來源:Zeke Li's facebook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