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及「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現時德國只記得1920年代超高通脹的歷史教訓,但忘了德國及歐洲銀行業1930年代崩潰促成納粹上台的教訓,兩人認為要解決當前經濟危機,德國必須妥協,推出3招,包括容許救援基金直接向銀行注資、設立泛歐存款保障制度,以及發行短期泛歐債券。他們的意見,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的主張,可謂不謀而合。
准EFSF注資銀行 免增政府負債
首先,兩人提出,要解決歐洲銀行業問題,應動用歐洲金融穩定基制(EFSF)直接向銀行注資,而作為交換條件,EFSF可獲得銀行的優先股。他們指出,現時歐豬國(如希臘及愛爾蘭)只能透過EFSF或發債取得資金,然後再向財困銀行注資,令銀行的債務問題擴散至歐豬國政府層次,增加政府的負債水平,令這些國家的償債能力更受質疑。鑑於這些國家的銀行又持有大量本國國債,令問題成為惡性循環。就以今次西班牙銀行所獲的千億歐元貸款為例,這筆錢也會算入西班牙政府的負債中,令西班牙的負債水平由68.5%,大幅增至近80%,打擊西債投資者的信心。
設「歐洲償債基金」訂償債底線
第二,兩人指出,為避免出現提款潮,應設立泛歐存款保障,但為了避免濫用,應採取多項措施,包括向金融機構徵收保費、實施銀行「解體清算」(bank resolution)計劃,倘若銀行出問題,銀行債權人應首先承受損失,然後再由納稅人負責出資保障存款。另外,歐盟亦應推出措施,限制銀行的規模,避免出現「大得不能不救」的情况,要由納稅人出錢為其「包底」。
最後,歐盟應考慮推行泛歐債券(Euro bond),以分擔部分歐豬國高昂的借貸成本。但為了減低德國憂慮,泛歐債券應屬短期性質,設立「歐洲償債基金」(European Redemption Fund),把歐元區17國政府的債務分割為兩部分——佔成員國GDP首六成的債務,仍繼續由各國自行負擔;超出各國GDP六成的國債,則移轉到「歐洲償債基金」,由歐元區聯合發行的債券融資清還,還款期為20至25年。不過各成員國必須提供一定比例的抵押品,作為發債條件,以防成員國濫用聯合債券。可用的抵押資產包括黃金及外匯儲備。
兩人指出,歐元區是德國的最大出口目的地,佔德國出口的42%,歐元區倘因債務危機陷入蕭條,對德國絕不會是一件好事,促請德國及其他歐元國領袖汲取1930年代的教訓,推出適當措施,防止重蹈以往的錯誤。
資料來源:2012年06月13日明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