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文是否比英文難學?相信是不少人的疑問。中文大學一項研究成功破解大腦處理中文字的機制,發現在閱讀中文字體時,大腦會發出獨特的腦電波「 N200」,將中文視像化,令閱讀者易掌握,與英文靠拼音死記不同;此腦電波也可能與兒童患上讀寫障礙有關連,研究人員計劃進一步分析,冀能找出新診治方法。
記者:梁麗兒
中大心理學系與內地研究機構,累積進行 36項實驗,有近 600名內地大學生參與。參加者在實驗中要閱讀兩種文字,包括中文及一種拼音文字,如英文、法文、西班牙文或意大利文等,同時接受腦部測試,了解大腦不同區域的反應。綜合分析發現,當學生閱讀中文時,大腦頂中區的頂葉位置( Parietal Lobe),會發出一種獨特的腦電波 N200。相反,閱讀其他拼音文字時,此腦電波不會出現。研究結果已刊登在內地科學期刊《科學通報》。
處理機制異於讀拼音文字
負責有關研究的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張學新表示,過往不少人誤解中文較難學習及掌握,甚至比英文遜色,其實全球多達 2,800種文字,全屬拼音文字,惟獨中文例外,並非靠拼音死記,需要圖像化、高度聯想去記憶,屬腦部另一種處理機制。今次發現的腦電波 N200,正反映大腦將中文字視像化的過程,負責發出腦電波的頂葉,主宰空間及方向感,今次乃首度證實它或與語言功能有關。
稍後與內地機構合作研究
兒童患讀寫障礙的成因一直成謎,張學新認為或與大腦神經或個別區域出問題有關, N200可能乃當中的重要關鍵,可成為醫學界研究的新方向。該校與內地機構稍後會進一步研究,邀請內地的小學生參與,測試不同年齡兒童的中文閱讀能力,並分析 N200在當中發揮的作用,期望長遠能找到引致讀寫障礙的成因,並研發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他說,今次研究也發現中文並非特別難學,相反比英文更具聯想性,他舉例,如「豬、豬肉、肉」三組的文字,互相有意義及字面上的關連,容易為人掌握及易學;若繙譯為英文,即「 pig、 pork、 meat」則沒有字面上的關連。
資料來源:2012年02月23日蘋果日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