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歐洲研究加強監管商品期貨炒賣活動之際,聯合國食物權利問題特別報告員德舒特抨擊高盛、大摩與巴克萊資本等投資大行炒賣糧食期貨,扭曲供求關係,導致糧價高企,間接加劇全球糧荒與飢荒。
糧食商品投資 5年升1倍
德舒特(Olivier De Schutter)指出,自從2000年美國通過「商品期貨現代化法案」後,高盛等投資銀行與對沖基金和退休基金,取代農民和食物買手,成為大麥、玉米和糖等農產品期貨的主要投資人,令農產品期貨的價格避險功能,變質成金融業界的套利工具。一份獨立組織報告指出,高盛淨計2009年便從糧食期貨炒賣賺取10億美元(77.66億港元)。
全球金融業界對糧食商品的投資總額由2006年的650億美元(約5048.1億港元)急升近一倍至2011年的1260億美元(約9785.5億港元),推使全球糧食價格屢創近30多年新高。其中芝加哥交易所最新玉米5月期貨價格上升6.6%,升至每蒲式耳6.44美元(以玉米計每蒲式耳相等於25.4012公斤),是前年6月底以來最大升幅,大麥5月期貨價格更上升7.9%至每蒲式耳6.6075美元(以大麥計每蒲式耳相等於27.2155公斤)。
「志在短期金融利益 非為實體」
「它們(進入糧食期貨市場)志在短期金融利益,非為糧食實體。它們從未真正購入大麥和玉米,只是購入買賣承諾。」德舒特批評高盛等金融大戶扭曲糧食期貨市場:「糧產品市場的金融化,結果就是糧食價格的浮動被炒賣趨勢所牽引。糧價之所以會在極短時間內猛烈升跌,原因就是它已逐漸跟真正的供求關係脫鈎。」
有專家認為,氣候變化、全球糧食需求上升和生物燃料發展是糧價上升的主要原因,但印度一名經濟教授反駁,期貨炒賣絕對是糧價上升的重要動力。她舉例指出,2010年6月至12月期間,大麥產量並沒有減少,價格卻升了兩倍。
歐研加強監管商品炒賣
歐洲議會最近開始研究加強監管包括糧食期貨在內的商品炒賣,根據初步提案,新規則會強制實施交易數量限制,從而限制交易商買賣規模,減少期貨交易對價格造成的衝擊。美國政府前年通過類似法案,但在華爾街以訴訟阻撓下,法案遲遲未能實施。
德舒特形容,高糧價對窮人來說是「絕對的災難」,因為他們通常用超過六成的家用購買食物。西非多國目前陷入糧荒,除了糧食歉收外,另一重要原因是當地窮人無力承受颷升的糧價,買不到足夠食物餬口。
(獨立報/彭博通訊社)
資料來源:2010年04月02日明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