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3, 2011

人類亦是「殺蜂兇手」

養蜂業已經不是第一次遭遇挫折。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養蜂人忍受了兩次大規模的蟲災,許多養蜂愛好者從此不再養蜂;而遠至1894年以來,共發生過3次無法解釋的蜜蜂「失蹤」事件。但與此次不同,那些事件都只局限在十分狹小的範圍內。

其實,真菌和病毒並非僅有的「殺蜂兇手」。由於人類過度使用殺蟲劑,使蜂王所產下的工蜂數量減少。僅與幾年前相比,蜂王的壽命已經縮短一半。

另外,從外地進口的大量蜂蜜抑制了蜂蜜的價格,這使歐美的養蜂人不得不去找更多的果園授粉工作來養家活口。每年,養蜂人要在路上運輸幾百億隻蜜蜂。研究人員擔心,遠距離地在全國頻繁搬運蜜蜂會導致病毒和害蟲迅速擴散,從而使蜜蜂更易死亡。

手機影響蜜蜂行為 德國藍道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發現,蜜蜂若靠近電線,行為就會改變。研究顯示,蜂巢附近若有手機,蜜蜂就會拒絕回去,顯示手機也可能是造成蜂群失調的原因。科學家分析說,手機發出的輻射會擾亂蜜蜂的導航系統,使這些戀家的蜜蜂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此外,隨著農業朝向大規模單一作物發展,負責傳粉的蜜蜂,其工作也開始「現代化」:為了有效利用蜜蜂,每年會有幾百億隻蜜蜂被卡車載著隨花季遷徙;為了產生更多蜜蜂,蜂農會強迫蜂后吃大量人工配製的營養品;基於商業篩選,蜂農引進產蜜量高或是比較不具攻擊性的蜜蜂,同種交配。

長時間遷徙舟車勞頓、蜜蜂長時間食用同一種花粉、同種交配,都有可能造成蜜蜂無法獲得足夠養分,或抵抗力變弱、幼蜂無法順利成長、工蜂無法負擔起保衛蜂巢任務,甚至可能因為體力智力變弱,外出採蜜的蜜蜂根本回不了家。基因改造作物、電磁波干擾、氣候變遷、生態能源、寄生蟲、傳染病等,都可能導致蜜蜂神秘消失。

(綜合報道)

2010年10月9日大公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